2009年12月10日星期四

小城遗事:桥樑连接大小笨珍

小城遗事:桥樑连接大小笨珍‧一城两市‧风貌迥异

坐落在柔州西南部的笨珍,有著鱼米之乡的美誉,这个地方划分为大笨珍(Pontian Besar)和小笨珍(Pontian kecil)。大笨珍河和小笨珍河隔著这两个市镇,两地由桥樑连接起来,可谓一城两市。

小笨珍商店林立

特別的是,小笨珍作为县属的行政中心及交通枢纽,商店林立,拥有数家超级市场、商业银行及工业区,是座繁忙的滨海城镇;进入大笨珍,放眼望去,基本上保留著上个世纪的市镇风貌和渔村风光。

大笨珍和小笨珍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貌,当地人贴切地形容:大笨珍“小”,小笨珍“大”,意指小笨珍是比较大的市镇,发展较繁荣。

有一种说法是,小笨珍河最初被称为“Perhentian kecil”,即小停留站的意思;大笨珍河则被称为大停留站,后来发音变成了“Pontian”(笨珍),相信大笨珍和小笨珍的名称因此而来。

根据资料,笨珍县是在1878年开埠,但在初期,龟咯先发展起来,设有港口及政府机关,成为主要市镇。当时的笨珍,因为陆路交通不发达,所以发展较落后,需靠小轮船运送货物;大笨珍河口较宽深,许多轮船进入港口,让此地发展成为繁忙的船运中心。

峰腾庙见证大笨珍兴衰当地居民指出,二次大战前,大笨珍拥有繁忙的港口,政府机构如关税局、警察局也是先建在此地,后来才搬迁至小笨珍。大笨珍在全盛时期,住有近百户人家。

这里有座庙宇――峰腾庙,相信是在1893年建立,见证了大笨珍的兴衰。

笨珍往新山的公路完善后,政府行政中心即迁至小笨珍,促使小笨珍逐渐迈向繁荣景象,原本欣欣向荣的大笨珍因为种种因素,赶不上发展步伐而被拋在时代后头。

隨国会选区划分后发展重心迁移南部

一城两市的笨珍,在上个世纪沿著一种特別的发展轨跡:小笨珍大,大笨珍小;步入21世纪,笨珍的发展规律发生了变化。

隨著笨珍国会选区划分为笨珍和丹绒比艾后,在依斯干达经济特区计划下,笨珍被圈定为船运服务业与能源中心,整个发展重心再度迁移,往南部发展。

县內的大型煤炭发电厂、石化工业、消防局总部、警察总部、新巴士总站、多元体育馆、公路等重要基本设施,皆被规划在丹绒比艾区。

北部料保持农村渔村面貌

笨珍县南部的实叻角、宜兰峇株、双溪加弄及咸水港4个巫金,或达2万4000公顷的土段,已被纳入经济特区计划內;反观笨珍北部尚缺乏活力,预料保持农村和渔村面貌。

郭成坚:龙城屋业发展大笨珍前景现生机

在大笨珍土生土长的油站业主郭成坚(62岁)表示,当地人现在以大笨珍桥为中心,也把大笨珍分为桥南和桥北两区。

他说,大笨珍桥在30年代时,还是一座木桥。木桥在1962年改建为水泥桥,由於当时缺乏重型机械,整个工程耗时1年。

他说,从前的大笨珍,范围是指过了大笨珍的桥北区至原住民海番村;而小笨珍的范围是从小笨珍桥算起,一直延伸至大笨珍桥为止,以大笨珍河为界限。

50年代居民从事捕鱼业

“从前我读小学时,大笨珍的房屋都是亚答屋,到了50年代房屋才改建成锌板屋。“他回忆说,当时街上有2家咖啡店、1家脚车店。这里没有餐馆,唯一的工业是加工椰子皮製成绳子的小型工厂,几乎所有的居民都从事捕鱼业。

他指出,大笨珍的渔船逐渐减少,这个现象和人口外流,居民转换工作有关係。

90年代渔民转手渔船执照

“在90年代,外地人来笨珍抢购渔船执照,以转为深海捕鱼用途。当时一张渔船执照价格飆升到10万令吉,在如此诱人的价格下,加上上了年纪的渔民没有能力继续工作,於是很多渔民纷纷把渔船执照转手。”

他说,70年代时,政府为推广拖网渔船业,批准大量的渔船执照,当时大笨珍渔民就获得150张执照。

他说,大笨珍桥北区属於政府地段,侷限了发展步伐;地方上没有发展,为了谋生,很多居民都举家搬离到外坡如新山。

他指出,大笨珍桥南区到了80年代才陆续有屋业发展计划,在1999年进行的龙城屋业发展,近百依格的发展地段,也让大笨珍的未来重现生机。

星洲日报/大柔佛‧2009.08.11
http://mykampung.sinchew.com.my/node/73894?tid=38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