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24日星期日

峇市“布店街”渐变“金店街”

小城遗事:布庄洋货店渐入夕阳金铺林立‧峇市“布店街”渐变“金店街”

峇株巴辖人俗称“布店街”或“客人街”的帆加兰路,早期是许多人聚集购物的热闹街道。 (图:星洲日报)

峇株巴辖市区有一条老街,早期几乎都是华裔同胞在经营布庄生意,所以许多人称之为“布店街”,当时经营布庄业者也以祖籍为客家大埔的人士居多,因此也有着“客人街”的称号。

“布店街”其实名为帆加兰路(Jalan Penggaram),但因为本地人多数都称这条街为“布店街”或“客人街”,使这两个街名远比其原名更广为人知。

这条街道两旁是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二战前老店屋,其中一家具有多年历史的金铺外墙上,更刻有1916年的年份。目前多数店屋仍保留原有面貌,但也有部份店屋则已经过翻新为新式店屋。

当年在这里开店经营布庄生意者,多数是从中国远渡到南洋的侨民,本着同是乡亲互相关照之心,一同在这里开店谋生、落地生根。

70至80年代是“布店街”的全盛时期,当时许多来自峇株巴辖各地的民众都会涌到这里的布庄、洋货店等购物,以选购合意布料回家缝制一件件漂亮的衣裳,或购买生活日常用品。

半数布庄及洋货店仍营业

经过数十年岁月洗礼,如今仅剩下半数布庄及洋货店仍在营业,其他则已转为经营其他行业。

这里的布庄及洋货店经过两代甚至是三代人的延续经营,许多仍保留着传统的经营方式,或已将全盘生意交托于新一代,为传统生意注入生命作出转型。

但也有一些业者因面对大型百货市场的强烈冲击,加上面对缺乏接班人的情况,无奈下只好计划在数年后结束营业。

近年来,“布店街”也迎来一家接一家金铺开业做生意,当地布庄业者也坦言这条街也可渐被称为“金店街”,令帆加兰路就像是一条拥有多个名称的老街。

“大盛当”搬迁转型现代化

“布店街”有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当铺──“大盛当”,多年来为许多“手头紧”的民众提供典当服务,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。

当年不少人会将家中值钱物品拿到当铺典当套现,因此曾经历过什么物品都接受典当的时代,包括金饰、布衣、熨斗、鞋子、沙龙等,甚至还有人将脚踏车及整台缝纫机搬到当铺典当。

当时当铺是靠经验老道的师傅(俗称“二叔公”)来负责鉴定典当物品的价格,并使用传统秤砣及秤盘来衡量物品的重量。

“大盛当”于去年以转型为现代化当铺,搬离营业了近百年的老店屋,到隔邻经过翻修的店屋继续营业。

该店已除去旧式的铁支及高座式柜台面貌,改以先进的电脑及电子秤量仪器取代,接受典当的物品也仅限于贵重的金饰、钻石及名表等,令传统当铺步入历史。

张德洲:人潮汹涌情景成追忆

张德洲(71岁)家族经营的义成公司在“布店街”营业了逾70年,他是这家族生意的第二代传人,他说早期的布店街人潮熙熙攘攘,想要买布料或日常用品的人都会纷来到这里购物,行人想要在街上走动也非常不易,好不热闹。

货品齐全吸引各族顾客

“当时本地还未有百货公司开始营业,因此这里的洋货店及布庄提供琳琅满目的商品,吸引了不少巴力拉惹、巴力士隆、亚依淡等地区的各族民众前来这里购物。”

“以前我们还得'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',于早上7时开始营业至入夜十分,才能应付人潮汹涌的顾客,但如今这些情景只能成为追忆。”

改而转卖传统结婚用品

他说,随着大型百货公司进驻本市,对“布店街”业者造成巨大的冲击,加上大型布料专卖店夹攻下,如今前来这里选购布料或各式货品的顾客已大大减少。

他表示,该店跟随时代的转变渐渐改而转卖传统结婚用品,不再像以往一样只专卖布料及各类洋货。

目前与亲戚蓝泉清一同经营该店的他说,由于年轻一辈多已发展自己的事业,这间店也面临无人接手经营的困境,因此计划将在3或5年后转手予他人。

刘应球:传统洋货店仍有忠实老顾客

升发洋货行第二代经营者刘应球(逾70岁)受访时表示,早年的洋货店货品包罗万有,虽然是小小一间商店,但可谓是“千货公司”,货品小至钮扣拉链等,都有各种款式任由顾客选择。

他表示,他的父亲早期从​​中国南来到这里落地生根,开始时经营布庄生意,后来因同业竞争大而转作洋货生意。

回忆起当年布店街热闹情景的他说,虽然如今面对大型百货公司的激烈竞争,但是这类传统洋货店仍然拥有一批忠实老顾客,因为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及货品,不一定能在百货公司找得到。

老店拥有存在​​价值

“百货公司比较难找到像针线、钮扣这些太小、太琐碎的货品,很多人想买这类东西还是会想到来到布店街,老店还是拥有它的存在价值。”

他也说,老一辈的人讲求经济、实惠及耐用,对传统老店也有着一份执着,所以现在上门购物的顾客仍以中年人居多。年轻人则比较注重品牌,对价格廉宜的货品似乎并不太感兴趣。

刘应球感叹传统老店已逐渐步入历史,“布店街”部份布庄或老店也一间接一间结束营业,迎来其他新行业的加入,但庆幸其儿子有意接手经营他的生意,他也乐于从旁指导,逐步将生意交由儿子管理。

吴保福:少人选购布料缝制衣服

吴保福(84岁)由1962年开始在布店街开店经营布庄生意,他说近年来由于缝纫工资调涨,很多人都选择购买成衣,不再像以前有那么多人会选购布料缝制衣服。

曾担任峇株巴辖洋货布疋商公会四届会长的他表示,现在年轻一辈多接受高等教育,对布庄这类传统行业不太感兴趣,因此这里多数商店仍是由老一辈业者负责经营。

他一手经营的广发布庄,如今仍保持旧有的经营方式,但随着时代趋势的改变,该店由以前专卖布料,改而也售卖布料成品如床单、沙发套及枕头套等。

逢过年过节各族购物好去处

吴保福排行第五的儿子吴志城则表示,尽管面对大型百货公司及霸级市场的竞争,但逢星期天仍然会有不少顾客会来到这里购物,令平日寂静的老街显得热闹不已。

他说,虽然洋货店及布庄生意看似夕阳行业,但是逢过年过节,这里还是各族人士购物的好去处,只要年轻一辈有意愿接手经营,加上作出适当的改变或转型,这将是能够发展及延续经营的行业。

星洲日报/大柔佛‧2011.04.12
http://mykampung.sinchew.com.my/node/137846?tid=38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