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

昔日拥全国最大铁矿场‧铁山沉睡渐被遗忘

小城遗事:昔日拥全国最大铁矿场‧铁山沉睡渐被遗忘

矿场用吊车来进行采矿及运送铁苗工作。 (图:星洲日报)

位于峇株巴辖【Batu Pahat】与永平【Yong Peng】之间的乡镇──铁山【Seri Medan】,曾拥有全国最大之一的铁矿场,并因盛产铁苗而得名。但是,随着铁矿场在70年代末逐步停产关闭后,铁山也失去了昔日风光,只留下一段段辉煌的过去供后人追忆。

今日的铁山被称为“沉睡中的小镇”,已逐渐被世人​​所遗忘,但在五六十年代的全盛时期,当地的铁苗生产量在国内可说是数一数二,与登嘉楼州的龙运并驾齐驱,名闻国内外。

居民多受雇于矿场

在英殖民地时代,当地已有日本人经营的石原公司(ISHARA SUJI KAISA CO.)在开采丰富的铁矿,早年铁山的铁苗产量丰富,当地居民大多数受雇于矿场,市面非常繁荣。

矿工开采的铁苗以驳船运载,利用汽艇拖曳通过新邦基里河运载到峇株巴辖河口落货,然后改用大轮船经马六甲海峡航运到日本,也使到当年一度沉寂的峇株巴辖河,平添无限生气!

拓荒者陆续前来成村落
日人采矿后人口大增

根据记载,远在1920年,便有两户印尼人在铁山拓荒开垦建立新家园,过后其他拓荒谋生者陆续前来开辟成村落,但直到日本人来此开采铁矿后,人口才大量增加而形成一个热闹的市镇。

1942年,日本进攻​​马来亚,因此英殖民政府便禁止开采铁矿;1953年后,由马新两地商家合资的联营公司──马来亚矿务有限公司,便负责进行开采工程。

1967年,由于铁矿越挖越深,已经距离地面300尺以下,当时政府担心山崩造成人命伤亡,便禁止继续开采铁矿,后来马来亚矿务有限公司的准证也不获更新而被迫停止业务。

林梧桐也是董事之一

已故云顶集团创办人林梧桐,当时也是马来亚矿务有限公司的董事之一,据悉当铁山的矿场停业后,他便将当地的重型机器运往首都去开发云顶高原。

据统计,在铁矿场营运期间,运往日本的铁苗数量高达200万9千公吨,当时市价每公吨铁苗10美元,为国家带来巨大的外汇,随着矿务公司停业,铁山也逐渐沉寂下来。

各族矿工多达2千人
共同辛勤写下辉煌一页

铁山矿场开采的铁苗外销至日本,除了为大马带来庞大外汇,也创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,当时由三大民族组成的矿工人数多达1至2千人,各族工友一同辛勤努力写了下铁山辉煌的一页。

当年矿务公司利用重型机器开采铁苗,在开采过程中必须先经过洗涤及清理等工作,从事这些工作的多数是当地的巫裔居民。

洗涤过后就由来自吉隆坡及怡保的华裔技术人员处理,因为当时吉隆坡和怡保的华人拥有​​采矿的经验。

由于当时的陆路交通不发达,当地的铁苗都通过水路,利用驳船从新邦基里河运往海口的码头,然后才由大船运至外国加工,这些用驳船运送铁苗的工作,多数则是由来自外地的印裔同胞负责。

卡玛鲁丁:全盛时期
一天采矿量达1千公吨

当年担任日本石原公司测量师的卡玛鲁丁表示,在全盛时期,铁山一天的采矿量高达1千公吨,驳船每月载送的铁矿数量也超过1万公吨。

他说,当时矿工一天的工资介于3至4元,若公司接下有合约的工程,一天的收入则可达5元。

他透露,近年来日本石原公司东主的后代,仍连续4至5次前来铁山收集先辈开发矿场的资料,并登门拜访他以询问当年的情况。

张清发:300尺深7号坑形成
矿湖变生态旅游区

铁山前任村长张清发表示,当年铁山铁矿场关闭后留下约300尺深的7号坑,已经形成一个美丽的矿湖,并被政府发展成生态旅游区。

他说,生态旅游区每天都吸引了不少游人、垂钓者及运动爱好者,还有许多新人都喜欢这里的优美环境而专程前来拍婚纱照。

他说,上述生态旅游区已经开发了12年,但至今仍未完工,相信日后将有很大的发展潜能,可成为本地著名的旅游景点。

戴良洪:位于群山环绕盆地
铁山成水灾黑区

铁山村长戴良洪表示,当年铁山人都是靠铁矿和树胶谋生,但如今90%的铁山人都是从事油棕种植业,而且现在铁山也从著名的铁矿区变成无人不知的水灾黑区。

他指出,铁山位于群山环绕的中间盆地,所以从60年代开始便年年淹水,直到70年代末柔西水利计划完成后才摆脱水患。

“由于地形的因素,铁山在2006年底及2007年初的南马大水灾,以及今年1月底的柔州大水灾中,都因为积水难以消退,而成为了水患的重灾区。”

林奕用:仅老一辈留下
人口外流华小剩百人

铁山中华小学董事长林奕用表示,铁山的采矿业从70年代开始没落后,人口外流的情况便越来越严重,尤其是年轻人都选择出外谋生,只剩下老一辈的留下来经营油棕园或割油棕。

他透露,在60年代,铁山华小有逾200名学生,但目前加上幼儿园的学生也只有百多人,明显的反映出本地人口的外流情况。

“铁山中华义山管理委员会过去曾有200多名会员,但目前也仅剩下124名会员,另外有大约百人是已搬离铁山的附属会员。”

他回忆说,大马独立后的第一任铁山区州议员陈振昌,当时也是矿场的经理,他见到铁山市镇常常淹水,便派人运载矿场的泥沙去填高烂泥地及道路,只象征式的向居民收取每车50仙的收费,对当地贡献良多,目前铁山仍有一条以陈振昌命名的道路。

(星洲日报/大柔佛)
http://mykampung.sinchew.com.my/node/141115?tid=38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