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调酱汁辣酱赞 潮州炒粿值得排队
椰树下饮食中心潮州炒粿
地点 麻坡俗称打石路(Jln Serkam)椰树下饮食中心
营业时间 早上7时至上午11时(或卖完止)
顾客推荐 潮州炒粿(加辣、加蛋或空炒粿)
评分 ★★★★★
凡为麻坡人皆品尝过超过半世纪的潮州炒粿,并且大家都会对摊主的炒粿竖起大拇指赞好,为了一碟炒粿,食客排队等上1个半小时,也不感厌烦。
这让人心甘情愿排长龙等待的潮州炒粿,就位于椰树下饮食中心内,业者以母亲经营半世纪的传统潮州炒粿驰名海内外,除成为本地人爱吃的早餐,也吸引不少外地游客而来。
这摊位的潮州炒粿3年前仍在麻坡四马路小巷内,随着麻坡市议会城市发展而要求摊主迁移,老板最后到椰树下饮食中心内落户,也为此小贩中心带来大量人潮与新商机。
人潮熙来攘往点餐,潮州炒粿一碟碟炒熟备用。
条条分明的炒粿,加入蛋、葱花与酱料后,让人食指大动。
本报记者前往采访时,已见到不少人龙,到该摊位上打包,而摊位桌子上也有包裹好的一袋袋炒粿,等待预订的顾客前来取货。
业者杨秀龙(71岁)接受《中国报》访问时指出,自己售卖潮州炒粿约有30多年,而他是40岁才承接母亲的炒潮州炒粿摊位生意。
他强调,看似简单的炒粿其实琐碎事繁多,粘米粉蒸制成的炒粿时,他们就必须注意火侯、水量与粘米粉份量等,全部都需拿捏得当,确保蒸制的炒粿能有好口感。
他说,除了主角炒粿制作功夫讲究,他们也自调酱汁、辣酱,同时,炒炒粿的功力也不能马虎。
他指出,由于自己年事已高,一般他们卖完准备的炒粿,就会收摊回家休息,直到傍晚起身,才开始蒸制第二天约百斤重的炒粿到晚上11时许,然后翌日早上6时,又起床准备开档做生意。
杨秀龙说,平时顾客皆需等上45分钟才可以买到他的炒粿,若适逢周末平均每名顾客需等上1个小时。
“平时有太太在摊位协助,女婿则于假日帮忙,以免忙不过来让顾客等太久。”
杨秀龙(左)忙着盛起炒好的炒粿,准备给等待或预订的顾客。
一周吃4次 也不腻
“无论华裔或印度都爱吃我的炒粿,平均每周吃上3至4次,一点都不会感到腻。”
杨秀龙说,从事这一行如此多年,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饕客非常喜爱他的炒粿,甚至是百吃而不腻。
他盼能给饕客最真诚的味道,所以无论多辛苦都无所谓。
他披露,本身是劳碌命,一旦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全身病痛,回忆起有一次出国一周,全身风湿病发苦不堪言,因此,
除非有事不能开档否则他都风雨不改的营业。
“我的顾客包括各族群,证明传统好味道,人人都爱与能接受,一些饕客,一周都要吃上数次才能满足。”
放在桌上一包包的炒粿,就是电话预订顾客下的订单。
杨秀龙忙着打松备炒的炒粿,以让炒粿下锅时,更Q弹;杨秀龙太太负责打鸡蛋,准备让丈夫下锅炒炒粿。
不想等 可拨电预定
杨秀龙说,为了避免顾客等太久,我们开放电话预定方式,以免让顾客久等而烦恼。
他指出,熟客几乎都懂得电话预订,也有一些顾客因不懂电话预订,在现场打包时,见到已电话预约的顾客取包离开,因而感到不愉,误会被人插队恼羞成怒,大吵起来。
他透露,自己会尽量现场炒快一点给顾客,以免他们久等而饿坏,当然饥肠辘辘情况下,情绪不好,他也会谅解口气不佳的顾客。
“为保持潮州炒粿的好味道,我对选择菜莆、葱花与蛋的食材都非常讲究,以让饕客吃到最道地与美味的传统潮州炒粿。”
不吃没精力
刘水泉(60岁,自雇人士)
平均每周会来打包2次,一没有吃到这里的潮州炒粿,就感觉全身不自在,所以早晨会定时到这里报到。
习惯这传统的好味道,也吃了好多年,没有吃到传统潮州炒粿,就会感受到一天没有精力。
先拨电预约
陈宝璎(60岁,退休人士)
爱吃这里的潮州炒粿,也吃了数年,非常喜爱这摊的潮州炒粿味道。
一般会先打电话预约,待时间到了,再到来取货。
好味的食物,等上多久都是值得的。
能吸引游客
余德华(44岁,峇吉里区国会议员)
本身是潮州人,爱吃这摊道地的潮州炒粿,只要有空就会来打包回去吃,或是与友人到来品尝。
希望除本地人爱吃这摊潮州炒粿外,也可吸引外来人一尝此美食,以为麻坡开拓更大的旅游前景。
不吃不自在
林长钟(62岁,退休人士)
喜欢这里的Q弹炒粿,配上特制的酱料,非常美味。
平均一周吃一次潮州炒粿,若没有吃到这里的美食,便会感觉全身不自在。
杨秀龙儿子偶尔前往摊位帮忙,并帮助父亲记录订单。
椰树下饮食中心内经常都有大批食客前往品尝杨秀龙的潮州炒粿。
~中国报~
椰树下饮食中心潮州炒粿
地点 麻坡俗称打石路(Jln Serkam)椰树下饮食中心
营业时间 早上7时至上午11时(或卖完止)
顾客推荐 潮州炒粿(加辣、加蛋或空炒粿)
评分 ★★★★★
凡为麻坡人皆品尝过超过半世纪的潮州炒粿,并且大家都会对摊主的炒粿竖起大拇指赞好,为了一碟炒粿,食客排队等上1个半小时,也不感厌烦。
这让人心甘情愿排长龙等待的潮州炒粿,就位于椰树下饮食中心内,业者以母亲经营半世纪的传统潮州炒粿驰名海内外,除成为本地人爱吃的早餐,也吸引不少外地游客而来。
这摊位的潮州炒粿3年前仍在麻坡四马路小巷内,随着麻坡市议会城市发展而要求摊主迁移,老板最后到椰树下饮食中心内落户,也为此小贩中心带来大量人潮与新商机。
人潮熙来攘往点餐,潮州炒粿一碟碟炒熟备用。
条条分明的炒粿,加入蛋、葱花与酱料后,让人食指大动。
本报记者前往采访时,已见到不少人龙,到该摊位上打包,而摊位桌子上也有包裹好的一袋袋炒粿,等待预订的顾客前来取货。
业者杨秀龙(71岁)接受《中国报》访问时指出,自己售卖潮州炒粿约有30多年,而他是40岁才承接母亲的炒潮州炒粿摊位生意。
他强调,看似简单的炒粿其实琐碎事繁多,粘米粉蒸制成的炒粿时,他们就必须注意火侯、水量与粘米粉份量等,全部都需拿捏得当,确保蒸制的炒粿能有好口感。
他说,除了主角炒粿制作功夫讲究,他们也自调酱汁、辣酱,同时,炒炒粿的功力也不能马虎。
他指出,由于自己年事已高,一般他们卖完准备的炒粿,就会收摊回家休息,直到傍晚起身,才开始蒸制第二天约百斤重的炒粿到晚上11时许,然后翌日早上6时,又起床准备开档做生意。
杨秀龙说,平时顾客皆需等上45分钟才可以买到他的炒粿,若适逢周末平均每名顾客需等上1个小时。
“平时有太太在摊位协助,女婿则于假日帮忙,以免忙不过来让顾客等太久。”
杨秀龙(左)忙着盛起炒好的炒粿,准备给等待或预订的顾客。
一周吃4次 也不腻
“无论华裔或印度都爱吃我的炒粿,平均每周吃上3至4次,一点都不会感到腻。”
杨秀龙说,从事这一行如此多年,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饕客非常喜爱他的炒粿,甚至是百吃而不腻。
他盼能给饕客最真诚的味道,所以无论多辛苦都无所谓。
他披露,本身是劳碌命,一旦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全身病痛,回忆起有一次出国一周,全身风湿病发苦不堪言,因此,
除非有事不能开档否则他都风雨不改的营业。
“我的顾客包括各族群,证明传统好味道,人人都爱与能接受,一些饕客,一周都要吃上数次才能满足。”
放在桌上一包包的炒粿,就是电话预订顾客下的订单。
杨秀龙忙着打松备炒的炒粿,以让炒粿下锅时,更Q弹;杨秀龙太太负责打鸡蛋,准备让丈夫下锅炒炒粿。
不想等 可拨电预定
杨秀龙说,为了避免顾客等太久,我们开放电话预定方式,以免让顾客久等而烦恼。
他指出,熟客几乎都懂得电话预订,也有一些顾客因不懂电话预订,在现场打包时,见到已电话预约的顾客取包离开,因而感到不愉,误会被人插队恼羞成怒,大吵起来。
他透露,自己会尽量现场炒快一点给顾客,以免他们久等而饿坏,当然饥肠辘辘情况下,情绪不好,他也会谅解口气不佳的顾客。
“为保持潮州炒粿的好味道,我对选择菜莆、葱花与蛋的食材都非常讲究,以让饕客吃到最道地与美味的传统潮州炒粿。”
不吃没精力
刘水泉(60岁,自雇人士)
平均每周会来打包2次,一没有吃到这里的潮州炒粿,就感觉全身不自在,所以早晨会定时到这里报到。
习惯这传统的好味道,也吃了好多年,没有吃到传统潮州炒粿,就会感受到一天没有精力。
先拨电预约
陈宝璎(60岁,退休人士)
爱吃这里的潮州炒粿,也吃了数年,非常喜爱这摊的潮州炒粿味道。
一般会先打电话预约,待时间到了,再到来取货。
好味的食物,等上多久都是值得的。
能吸引游客
余德华(44岁,峇吉里区国会议员)
本身是潮州人,爱吃这摊道地的潮州炒粿,只要有空就会来打包回去吃,或是与友人到来品尝。
希望除本地人爱吃这摊潮州炒粿外,也可吸引外来人一尝此美食,以为麻坡开拓更大的旅游前景。
不吃不自在
林长钟(62岁,退休人士)
喜欢这里的Q弹炒粿,配上特制的酱料,非常美味。
平均一周吃一次潮州炒粿,若没有吃到这里的美食,便会感觉全身不自在。
杨秀龙儿子偶尔前往摊位帮忙,并帮助父亲记录订单。
椰树下饮食中心内经常都有大批食客前往品尝杨秀龙的潮州炒粿。
~中国报~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