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城遗事:专注催旺“填海区”‧笨珍旧市区感嘆受冷落
繁忙的打协街临河而建,走到儘头,却保留渔村风貌。(图:星洲日报)
隨著时代变迁,老建筑物逐渐被拆除,一些地名仅存在老街坊的集体记忆中,本期让我们回顾笨珍旧市区的一些地方,对比张江水街、阿巴迪街、打协街的发展变迁。
根据笨珍老一辈居民的描述,现在繁忙的张江水街、阿巴迪街和打协街,在上个世纪初原本只是一片沼泽地带。
在现有的阿巴迪街(Lorong Abadi)上,在上个世纪仅是一排单层锌板屋,在50年代笨珍人称这里为了“笨珍十六间”的地方,是一排16间的住宅区,土地由当时的一名渔行老板吴亚兴所拥有。
陈海光:以前週边都是“烂泥巴地”
笨珍阿光咖啡店东主陈海光(60岁)表示,阿巴迪街旁的张江水街,从前这里只是红泥路,週边都是“烂泥巴地”,而培群学校就坐落在这里。
在20世纪50、60年代,笨珍市民的休閒娱乐虽然没有如今这么丰富,在那个时候休閒娱乐主要仍是看电影、听收音机和电唱机等。
罗继明:拆联华戏院建银行大楼
笨珍老街坊罗继明就表示,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,笨珍市区有大天球马戏团和沈常福马戏团,在现址笨珍香格里拉酒楼的空地上,每晚演出,成为家家户户的休閒娱乐活动。
他说,马戏团旁边则有联华戏院,年前拆除,原址將改建为银行大楼。
经过多年的发展,张江水街、阿巴迪街、打协街逐渐发展起来形成笨珍主要的商业区。
张江水街、阿巴迪街、打协街这三条街道为笨珍新旧参半的社区,繁忙的打协街(Jalan Taib)靠近小笨珍河边,如果你沿路走到儘头,却有另外一番风貌,这里仍保留上个世纪的朴素渔村风情,也可以见到渔民码头,在闹市中欣赏小笨珍河风光。
小笨珍渔村变繁华
大笨珍发展落后头
到过笨珍这座临海城镇的人都知道,笨珍市分为小笨珍和大笨珍两区,住宅区和商业区也沿著大笨珍河和小笨珍河流的脉络发展开来。
小笨珍从渔村变繁华市镇,大笨珍发展却落在后头。
小笨珍在近10年来逐渐发展出新的商业中心:笨珍商业中心。
近期更传出財团有意投资4千万令吉在此设霸市的消息,或將改变笨珍市的面貌和零售商业版图。
其实笨珍人称笨珍商业中心为〝填海区〞,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该区的土地是沿海填土造地后產生的新市区。
相比被小笨珍河隔开,与笨珍商业中心相对的旧市区,即打协街、阿沙哈街、张江水街、大柴路等,这几条主要街道形成旧市区,在上世纪为笨珍主要城镇。
河流好比一座城镇的生命脉搏,赋予笨珍美丽的海边和渔民码头,形成独有的人文风景线。
近日有商家发出呼吁,指出发展计划全力集中在笨珍商业中心,而忽略照顾旧市区。
商家感嘆,隨著巴士总站的搬迁,原本热闹的市区现在已变成死城,这使得旧市区商家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,特別是阿沙哈街、打协街、张江水街和大柴路一带的商店,一间紧接一间关闭。
笨珍旧市区的老旧建筑物一间接著一间拆除、倒下,热爱文化和缅怀过去的笨珍人对拆卸旧建筑物感到抗拒,〝反对拆迁〞这一口號曾在小笨珍桥头,这具有百年歷史的渔港引起一丝迴响,但似乎又被发展洪流淹没。
(星洲日报/大柔佛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