卤面是来源于福建漳州、泉州、兴化及福州一带的面食,与打卤面或淋面相似,先煮好一锅浓稠的卤汤,在顾客点餐后才将黄面烫熟盛进碗内,铺上铺料,淋上卤汤再撒上香菜或油葱酥端上。随着早期福建籍的移民大量移民至马来半岛一带,目前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福建社区的面食可轻易找到这道面食。
早期是闽南人神诞时作为供馔供奉神明的一道面食。后来社会经济好转,开始在婚礼或其他喜庆中开始食用。在马来西亚的卤面随着煮面方式的不同而分为两派,在以槟城为主的北马地区及新加坡,当地的卤面是依循漳州及福州卤面的做法,先将黄面烫熟之后,在淋上预先做好的卤汤,其中卤汤是以虾汤为底,加入了黑酱油、五香粉等,使得汤汁呈现深褐色,搭配的配料以卤肉片、排骨、卤蛋、香菇、鸡脚等为主,吃的时候会拌入参巴辣椒酱及乌醋,一般贩售福建面(虾面)的店家都会同时贩卖这道面食。
在以吉隆坡为主的中马地区,当地的卤面的煮法与泉州及兴化地区的类似,即面条与汤汁同煮,最后才加入地瓜粉勾芡且打入蛋花。当地的卤面又因为汤汁颜色的深浅可分为黑白两派。
在雪兰莪州的乌鲁音(Ulu Yam)当地的卤面在烹煮的过程中,会在卤汁中加入酱油及乌醋,据说是上世纪20年代,在当地有人在新加坡吃了当地的漳州式卤面后,念念不忘,便依样画葫芦,自创了加入黑酱油及乌醋版本的卤面,有别于吉隆坡与雪兰莪一带的白色卤面,深受当地人欢迎,因此在乌鲁音许多店家也开始推出这道面食,成为当地的代表性美食。
在中马其他地区的卤面则出现在华人的大排档内,将蒜末及比目鱼粉爆香后,加入高汤、面条、蔬菜、猪肉片、海鲜等,加盖将面条焖至熟透,最后勾芡及打入蛋花,加上猪油渣,以浅色的汤汁与食客相见,吃时才依个人的口味,自行加入乌醋调味。
~维基百科~
加强程序安全 大士关卡巴士入境旅客先安检才通关
有了射线照相扫描系统,关卡人员能在一分钟内彻查巴士,确保非法移民与非法物品无法顺利通关。(庄耿闻摄)
大士关卡落实新入境程序,搭乘巴士入境的旅客必须先接受安检,再进行入境大厅办理入境手续。所有入境的巴士也须接受X光扫描,加强关卡的保安和提高安检效率。
在这之前,搭乘巴士入境的旅客会先在入境大厅外下车,到大厅办理入境手续后才接受安检。在这期间,关卡人员也会对巴士内部和行李箱处进行人力检查,再让巴士司机登记入境。
移民与关卡局表示,当局定期对运作程序进行评估,并在今年7月23日推出新程序,引用新科技以提高安检效率。昨早,《联合早报》记者就在移民与关卡局的安排下,到大士关卡了解新程序如何加强关卡作业。
原本只能同时让四辆巴士停靠的入境大厅,翻新后能同时让10辆巴士的乘客下车,缩短等候时间。携带个人物品下车的乘客,必须先进行安检和申报,才能到入境大厅办理入境手续,跟着到巴士等候处上车。
大士关卡指挥官陈岳麟助理总监介绍,旅客先安检再通关,目的是要提早检测潜在威胁,阻止恐怖分子或是携带违禁品的旅客进入人多的入境大厅。
新扫描系统大幅减少人力
在乘客下车后,关卡人员会登上巴士进行第一轮人力检查,司机的座位将是人力检查的重点。确保司机座位周围没有异样后,巴士就会驶进射线照相扫描系统(radiographic scanner portal)的扫描区,让关卡人员利用X光扫描司机座位以后的巴士车身。
在扫描系统的辅助下,关卡人员只需一分钟,单凭扫描画面就能知道巴士内部是否偷藏物品。所有非法的人与物,举凡是偷渡客、私烟,还是危险物质,都无所遁形。
当控制台上的人员确认巴士通过检测,闸门才会打开,让司机到柜台办理通关手续。若发现异状,关卡人员会指示巴士前往隔离处,进行更详细的搜查。
陈岳麟助理总监强调:“以往要彻底搜查可疑巴士,需要四五人花上至少一小时。有了新系统,当局能彻查每辆巴士,所需的人手和时间也大幅减少,关卡人员就能协助疏导人流,并把更多的注意力用来识别可疑人士。”
新的扫描系统自7月启动后效果显著,不到一个月就协助侦破一起香烟走私案。
今年8月6日早上8时左右,关卡人员在检查一辆马来西亚注册巴士的扫描结果时,发现引擎处有异样。关卡人员当时怀疑引擎被改装来偷藏非法物品,最终从巴士搜出1155箱和796包漏税香烟,这批漏税烟所应缴交的关税和消费税分别为10万5434元和7727元。32岁的马来西亚籍男司机之后被捕,被判监禁17个月。
当局指出,当局积极向巴士司机介绍新系统,并会听取司机意见,提升系统的可用性。接下来,当局也计划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,强化扫描系统侦查非法行为的能力。
~联合早报~
东海岸柔佛将遭遇多场豪雨
随着东北季风来临,东海岸3州和柔佛将由11月初至明年3月,遭遇4至6场豪雨。
气象局总监拿督阿鲁依指出,此情况将可导致容易涨水和低洼的地区发生水灾。
“我们现在处于季风交替的时期,这现象预料将于10月尾结束,过后就会进入东北季风季节。
“预料上述季风将先于11月在吉兰丹和登嘉楼刮起,过后于12月扩大至彭亨和柔佛,1月朝沙巴和砂拉越前进。”
他今日出席2018/2019年东北季风全国气候论坛后,对记者这么说。
阿鲁依说,3个因素将导致这次的季风带来水灾,分别是持续性豪雨、大涨潮和风向。
“大涨潮现象将获严密监督,因为此现象1个月内发生两次。
“我们也担心在这次东北季风的首3个月,如果上述3个现象同时发生,确实是会发生水灾,因为河水将溢出。”
另外,他说,柔佛新山和雪兰莪部分地区昨天所发生的闪电水灾和大涨潮现象,为目前正在发生的季风交替所带来的影响,预测它将持续至下月初。
阿鲁依也呼吁公众下载MyCuaca应用程序,以掌握最新的天气,以及其他有关天灾如地震和海啸警告的资讯。
“我们希望此程序可协助公众计划他们每一次发生天灾时的行程,尤其是水灾,根据截至目前的记录,约有8万名手机用户已使用此程序。”
~光华日报~
餐饮业包括露天场合明年起禁烟 违者罚1万或监2年
卫生部副部长李文材宣布,明年1月1日起,国内所有餐饮业包括露天经营者强制禁止烟民吸烟,违例者可被罚款1万令吉或监禁2年。
此外,他提醒业者,如果没有在经营的餐饮业设立禁止吸烟告示牌,也将被罚款2500令吉。
他说,政府此决定主要是让国民有健康的用餐环境。
李文材今日出席亚洲医学院为健康饮食研讨会开幕礼後,在记者会这麽表示。
~光华日报~
雨季将至 柔岛屿将封岛
每逢10月尾至2月初是雨季,柔州逾十座岛都会因此封岛。
年底出海須格外小心。
年尾雨季将至,柔州岛屿即将封岛,柔州妇女发展及旅游委员会主席廖彩彤呼吁民众减少到海边戏水,家长也必需时刻提醒孩子注意安全。
廖彩彤指出,每逢10月尾至2月初是雨季,也是涨潮的季节,柔州逾十座岛都会因此封岛。
~中国报~
移民与关卡局推出 试验性电子入境卡
电子入境卡最终将取代现有的纸质入境卡,到时,“白卡”将正式走入历史。
移民与关卡局今天起推行为期三个月的试验性电子入境卡,试验地点包括兀兰和大士关卡、樟宜机场、新加坡游轮中心、丹那美拉渡轮码头、樟宜尾渡轮码头和樟宜渡轮码头。
电子入境卡(Electronic Arrival Card)最终将取代现有的纸质入境卡,到时,“白卡”将正式走入历史。至于什么时候会全面落实电子入境卡,移民与关卡局昨天发文告表示,详情会在试验计划结束后公布。
目前,所有入境新加坡的外国旅客都须在关卡填写俗称“白卡”的入境卡,卡上包含航班记录和住宿地址。收集旅客信息对于边境管制和当局的安全与保安措施十分关键,例如一旦发现传染病,能及时通报其他旅客。
一旦落实电子入境卡,当局预料将有助于提高入境手续效率,加快外国车辆通关时间,改善关卡阻塞情况,国人也将从中受益。
为确保电子入境卡能顺利推行,移民与关卡局从今天起,在本地海陆空入境关卡展开为期三个月的试用期。在试用期间,从这些关卡入境但还未填写纸质入境卡的旅客,可能会被在场的官员要求参与试验计划,填写电子入境卡,并提出意见。旅客的反馈,有助于让当局改善现有程序,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。
移民与关卡局指出,电子入境卡落实后,旅客将能在抵达新加坡前,通过官方网站或手机程序提交个人信息和旅程详情。“当他们抵达关卡时只需出示护照,入境系统就能自动提取他们之前提交的电子入境卡。”
另外,电子入境卡也将推出不同语言版本,并且让与家人或小团队一同出行的旅客能一次过提交团队申请。团队申请将自动复制航班详情、最后过境地点、预期的入境和出境日期,以及在新加坡的地址。
利用手机程序提出申请的旅客,个人资料也会获得保存,下次入境时会自动填写,为旅客提供便利。
当局在文告中强调,试验计划并不影响新加坡公民、永久居民,以及持有工作证和学生证者,因为他们回国时无需填写入境卡。
另外,当落实电子入境卡、入境通关走向无纸化后,也可为环保尽一分力。移民与关卡局表示,电子入境卡不仅能提高效率,也是走向无纸化入境程序的重要一环,预计每年能因此节省4800万张纸质入境卡。
住在新山、在本地工作的新加坡永久居民郑永强(38岁,销售主管)每天开车往返两地,他表示日后当启用电子入境卡时,将可提升效率和加快通关时间。他说,他曾试过开车通关时,因前方车辆的旅客忘记填白卡,导致他在后方多等了近10分钟。
不过,当局推行电子入境卡,也引起一些年长的外国旅客担心。住在柔佛东甲的林月娥(63岁)每月都会搭巴士前来新加坡探望儿孙。她说,虽然到时孩子会代为填写电子入境卡,但万一孩子出国或自己临时决定来新加坡时,她担心自己不会上网填写电子入境卡。
~联合早报~